在現代社會當中,鋼琴是當之無愧的樂器之王,從它誕生之日到現在它經歷了不同時期的改變、配合不同風格的演繹著自身的價值,在不同人群中建立自己的地位,在數百年的發展中,經歷了多次重大創新,鋼琴和鋼琴音樂已成為音樂文化的化身。
古鋼琴的出現
公元前6世紀,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斯拉在研究不同音程之間的數字關系時,發現了和諧音程的體系。一根單弦琴上,弦長短可由一個可移動的琴碼來調節,隨著振動部分長度的改變,音高也不同。在單弦琴上只能演奏一個音符。后來人們在兩根或多根琴弦的共鳴體上繃緊并確定間距,以便在這種雙弦琴或多弦琴上演奏兩個或多個樂音。
畢達哥斯拉
(公元前570年–510年)
隨著時間的發展,樂器琴弦不斷增加,逐漸形成了多弦樂器,并由此誕生了拉弦樂器、撥弦樂器和擊弦樂器。早期鋼琴分為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撥弦古鋼琴是以撥動琴弦發音的多弦樂器,后與鍵盤結合發展而成;擊弦古鋼琴是以手指按動琴鍵,通過裝置于鍵尾的小槌擊弦發音的古鋼琴。這兩種樂器都是現代鋼琴的鼻祖,故統稱之為古鋼琴。
以上這份樂器族譜圖簡略地呈現了從音棒琴(Musikstab)到現代三角鋼琴的發展歷史。對自1700年起出現的槌擊式鋼琴(Hammerklavier)千變萬化的橫向和縱向結構做了適當的省略。
擊弦古鋼琴
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又稱小鍵琴是最為古老的鍵盤弦樂器之一,由多弦琴機械化發展而來。由于擊弦古鋼琴構造和鍵盤簡單,造價比撥弦古鋼琴更低,自誕生起就在家庭音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17和18世紀時期。
撥弦古鋼琴
撥弦古鋼琴(又稱羽管鍵琴或大鍵琴)是“帶鍵盤的彈撥樂器”。這種古鋼琴裝有一套撥弦機械,演奏時機械上的羽毛管撥弦發音。這種古鋼琴音色清晰明亮,曾在教堂、宮廷音樂中廣泛應用。
早期槌擊式鋼琴
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
(1655–1731年)
然而在1700年,一臺由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安裝的含槌擊式擊弦機的大型單排鍵大鍵琴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由此拉開了現代鋼琴發展的序幕。
隨著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 (Bartolomeo Cristofori)槌擊式擊弦機的發明,撥弦古鋼琴發展成為“槌擊式鋼琴”。他將自己發明的樂器稱為“Fortepiano”,forte和 piano均來自意大利文,表示強音和弱音,因為在這個樂器上可以演奏出古鋼琴上做不到的強弱變化。
鋼琴的高速發展
19世紀后半葉,鋼琴的式樣基本確定。鋼琴制造工藝、各個機構的科技進步,為各時期音樂家的創作提供了先決條件,音樂家創造發展的鋼琴文化又促進了鋼琴制造技術的進一步成熟。
SCHIMMEL在19世打造的鋼琴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鋼琴在上流社會越來越受歡迎,新的鋼琴品牌應運而生。工業革命推動了機械制造業的發展,鋼琴制作技術又有了新的改進。20世紀中期,德國的SCHIMMEL成為令人矚目的鋼琴制造商。SCHIMMEL在積極保留傳統手工藝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技術革新,SCHIMMEL打造的鋼琴精品備受大眾喜愛。
布倫瑞克市政大廳大禮堂舉行的音樂會
時至今日,鋼琴的制造工藝依然在不斷進步,許多鋼琴工藝在數碼科技的改革下變得更為精準。比如SCHIMMEL于1977年開發的C A P E 計算機輔助鋼琴技術根據所需的聲音特性和樂器類型,工程師可以電腦上精準優化鋼琴的發聲系統,為演奏者帶來極致的演奏體驗。這套系統一直與時俱進,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是鋼琴制造行業中的高端工藝技術之一。
用品質守護未來
數百年的鋼琴演變歷程中,鋼琴制造商擔任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常常與的音樂界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探討,并從中汲取建議,有意識地提高鋼琴的品質與地位,SCHIMMEL創始人威廉·舒密爾先生(Wilhelm Schimmel)便是其中之一。由他所創辦的鋼琴品牌——SCHIMMEL鋼琴,創立于1885年,歷經了家族四代傳承,一直秉持傳統工匠精神,恪守德式嚴謹工藝,悉心打造具有情感的鋼琴精品。